第175章 不要太过分

网络小说网www.sw.kifor.cn,最快更新《国公府赘婿》最新章节!

为楚国公妃守灵的第四天。

四十八岁病逝的赵玉姬,安静地躺在棺材里。

棺材里摆满了驱虫防腐的草药,只露出她苍白的脸。

守灵人依然披麻戴孝跪在灵堂,因为疲惫而显得格外悲切。而那些以守灵为名,来此“度假”的贵客们,继续在厢房里大吃二喝,高谈阔论。西门氏一如前几日那般豪爽,流水席不断,贵族人士吃得头顶冒汗,唇角流油。

相比于平民百姓,贵族赚钱容易,当官容易,但并不是说所有贵族家里都很富裕。梁朝爵俸本就不高,而那些三流贵族,若没有本事赚钱,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小康水平。

但他们有贵族身份,便可以参与高规格礼会。而楚国公这样的一流贵族家里办事,就图个热闹,绝不会把他们轰走。他们碰见流水席,大吃大喝,好不痛快。难免有人贪杯,不时有醉倒者被抬出。据说昨天还喝死一个,才三十六岁,这就很不值了。

昨天苏瓶没来守灵,除了要去祭奠夜无良的几名横死女子,还是在躲避一场闹剧——韩大昌等二十一名附爵,要联名上书,恳请皇帝废止活殉。

还记得当时韩大昌口气决绝地说:若谁不能劝服家里的,以后就别来与我们称兄道弟。

看他那架势,并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,若真有人没做到,必然要与之绝交。

可苏瓶觉得,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不会成事。果不其然,今天过来一问,二十一名附爵当中,只有三人从家中女主手里求来请愿书。听那三人诉说恳求过程,好是坎坷。虽不能用“九九八十一难”来形容,但也是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”的探险经历。

赘婿附爵在家中地位之低,可见一斑。

先前喊声最大的韩大昌,竟也未能争取到郡主的同意。于是他也不再提这事,而大家依然称兄道弟,嘻嘻哈哈,醉生梦死。

什么活殉不活殉的,就以“死了当睡着”的悲壮豪情,让它滚到天涯海角去吧。继续喝酒,继续玩乐,今朝有酒今朝醉。

“酆王驾到!”

“兄弟们别喝了,赶紧去迎接吧。”

听礼官高呼一声,作为西门氏姑爷的韩大昌,需尽地主之谊,招呼大家快去迎接酆王千岁,休要怠慢了才好。

有人已喝得酩酊大醉,站立不稳,可附爵们很是团结,就搀着他去迎接亲王。

那醉酒之人正是襄乐郡马林家翰,就是那日听说活殉后嚎啕大哭的人。只因为襄乐郡主行为不端,染了恶疾,恐不久人世。而他就担心,第一个被活殉了去。

这次韩大昌发起请愿书,林家翰最是积极配合,费好大力气,说服郡主在请愿书上签字。只等着众附爵兄弟都把请愿书拿来,大家一起上书皇帝。

结果拿来一看,只有寥寥三人办成,而之前鼓动请愿的韩大昌都未能办成。于是他懊恼怨恨,酒入愁肠,便喝成这副德行。

先前是田敢和韩大昌搀扶他,当酆王走近,田敢和韩大昌都抱拳向亲王行礼。结果二人同时松手,就把可怜的林家翰给忘了。这位仁兄站立不稳,一头栽了出去。

如果他一头栽到地上,就算是给亲王殿下磕头了。可他没有一头栽倒,而是脚步踉跄向前冲去。一头扎进对面女眷当中,钻到一位贵夫人裙下,闹出好大笑话来。

酆王见他醉醺醺的,倒也没与他计较。大家心里都清楚,若不是喝醉酒,人家也是体面人,不可能这般无礼。于是大家不管他,他就趴在地上睡着了。

“本王今日来,有大事向大家宣布。”

也不知酆王赵蒙是怎想的,每有贵族大聚会,他都要搞出点事来。无论是清化坊、立德坊、承福坊、还是道光坊,都留有他的足迹。

而他的到来,无外乎是给万龙帝歌功颂德,或送上美好祝愿,宣扬万隆帝的首要国策,并表示坚决支持。

在楚国公妃盛德公主的灵堂,这样庄重而严肃的地方,酆王倒是没像上次一样办什么诗会,而是向众人宣布一件大事。他说,大财韩氏要分家,要把分散各道的土地卖出。卖得钱来,献给朝廷,支持万隆帝举兵收回燕云。

酆王赵蒙激动地说,我朝万隆帝必然一统神州!

“我看酆王怎神神叨叨的,别不是得了癔症?”田敢小声嘀咕。

韩大昌一脸严肃地摆摆手,示意田敢不要乱讲话。酆王走后,韩大昌才与田敢耳语道:“只是为保命罢了,当亲王也不容易啊。”

苏瓶坐在一旁,没吭声。

韩大昌问田敢:“自健贤弟,听说昨日乔郡主带贤弟去给两位公主道歉,可是真的?”

酒壮怂人胆,田敢面露愤色,骂道:“两个臭娘们,把我好顿骂。”

说话间田敢抖了抖袖子,豪壮道:“我与你们讲,若是年轻几岁,我定要回骂几句!公主怎的?我不怕!”

其实今年田敢才二十二岁。他天生就是一个没暴脾气的人,还非要说硬气的话。如果把他比作气球的话,就是一个漏气的气球。

韩大昌道:“骂两句就骂两句吧,谁叫咱搞错了呢?害得两位驸马殴斗一处,呵呵。”

韩大昌装出很严肃的样子,可说到后来,他竟忍不住笑出声。

田敢扭过头去,不看他。

话说,两位公主如此轻易就原谅田敢,还是因为那天田敢上吊的事闹得沸沸扬扬。正如孟乔所言,我家郡马都上吊了,还不能原谅他吗?看他这脖子上的伤痕印记,像狗链子一般,这可不是假的。

大家还是比较认同乔郡主的说法,尤其是其他两位门阀郡主唐梅和西门圭,更是力挺。

“咦?家翰仁兄哪里去了?”韩大昌扫了一眼,发现林家翰好些时候没出现了。

田敢醉醺醺道:“还在外面趴着呢。”

“我去!怠慢了,怠慢了,快把他扶进来。”韩大昌连忙放下酒杯,准备起身。

苏瓶笑道:“不忙,刚才我已把他扶到小室,他家小厮照看着呢。”

韩大昌一笑,坐了回来,举杯道:“宝玉贤弟真是有心人啊,来,咱们干一杯。”

守灵第四日,就在吃吃喝喝中度过。而万泉公主和金城公主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,但在承风郡主西门圭的斡旋下,今日两位公主又来到这里。只是坐得很远,谁也不理谁。

而洪盾掌掴金吾总参公孙佑的闹剧,至今也没个说法,据说公孙佑选择隐忍。

已是掌灯时分,唐梅准备离开,在灵堂前见到唐梅五姐,聊了一会,苏瓶陪同。听她们说话,得知公妃要送到扬州下葬。

不多时五姐走了,苏瓶问唐梅:哪里的黄土不埋人,为何一定要葬在扬州?唐梅说,姨娘虽是公主,但嫁给西门氏,便要尊重西门氏习俗。西门氏祖坟在扬州,历代楚国公、公妃都葬在那边。

难怪南晋的恶俗会影响西门氏,想扬州距离金陵城才多远?

虽然两国表面上不通商,可实际上南晋门阀和西门氏多有勾结,而双方门阀都控制着军队,要想搞些交易真的很容易。

天大热,苏瓶以手为扇,扇了扇风,心想,公主的灵柩一路颠簸到扬州,那画面怎有一种凄凉之感?

心生念头,苏瓶扭头去看公主尸身,公主竟然坐了起来。

……

“姓苏的到底想干什么?”盐铁使董文,沉声问道。

梁朝盐政归尚书省管,这位盐铁使虽只有六品,但权力甚大,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位省官,直接向中书令曹峒负责。而且他还是功勋街董氏世袭伯爵。所以在面对从四品大理寺少卿冯信时,毫不客气。

而董文的弟弟,京兆府“司户功曹”董武,也面带嗔怪之色看着冯信。

冯信叹气道:“我已派人去问过苏瓶,苏瓶要求我们三个都在苗卓的供词上签字,他才肯放过这案子。”

董文瞪眼道:“他为何要这样做?”

冯信嘴唇抽搐一下。

董武对董文道:“二哥,他是秦礼的人。”

“我用你提醒?”董文喝呲一句,又道:“他还是唐氏的人,哪头轻哪头重,他心里没数吗?”

董武低头不语。

董文敲了敲桌子:“这点破事,让你们办得磨磨蹭蹭。”

董文拿起文书,摔向冯信:“少拿文书说事。我就问你,苏瓶到底想要什么。是想要钱,还是想要名?如果要钱,给他便是。若是要名,这点钱咱们也甭要了。区区几万两,不必大费周章。”

冯信苦着脸道:“二爷,您家底儿厚实,可我跟您不一样啊。”

冯信是丫鬟生的,没有资格和冯家正室夫人(亲王女)生的嫡子争抢家族世袭爵位。只因他肯读书,所以家里给他安排入仕,自己摸爬滚打的,乘太子党东风,混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。

这本是肥缺,可他倒霉,赶上秦礼坐镇大理寺。在秦大清官眼皮子底下,谁敢明目张胆的贪?所以只能在不办冤案的情况下抽油水。此案机会难得,冯信不肯错过。

冯信或许是梁朝百年以来,最苦命的大理寺少卿。为了贪到这笔钱,冯信第二次派人去找苏瓶。可得到的答复却是:在为公主守灵其间不谈公务,等我上班再说。

本以为要等七天,可第五天早晨,苏御史就来上班了。

此时楚国公妃死而复生的消息已传遍京城,作为亲历者,苏瓶当时也是一惊,而唐梅更是吓得尖叫。——值得一提的是,其实公妃压根就没死,只是处于假死状态。很多古籍中都有类似记载。

冯信招呼苏瓶到他书房说话,可苏瓶却说,你先等着吧,我要先去寺卿秦大人书房说话。冯信面无表情地看着苏瓶走进大理寺深处,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虽然少卿不是大理寺一把手,可也是第三把手,是右寺长官,而苏瓶这区区八品,竟不把他放在眼里。此时的苏瓶,越来越有门阀作风。

三门阀在各衙门里的那群小喽啰,都是这副德行。连判官都不是,就是一群跑腿的主典,可派头却特别大。

苏瓶去秦礼书房,无外乎是问问最近的案子。先前陈飞他们办的案子,由于苏瓶请假,已直接递给秦礼。秦礼都已结案。又有新案,也是一些“压缩饼干”,苏瓶继续安排给陈飞他们去办。

既然苏瓶不亲自办案,秦礼还把苏瓶留在圈子里,意义是什么呢?

其实很简单,因为苏瓶是秦大人嫡系,就会得到特殊照顾。陈飞他们办案,有功劳,算苏瓶的。犯错误,是陈飞他们的。当然,能成为嫡系,也是苏瓶的努力和运气使然。

一堆破事忙完,苏瓶才不紧不慢来到少卿书房。

冯信已等得有些不耐烦,可他还是耐着性子,口气平和地道:“明人不说暗话,你是想要钱,还是想要名,给个痛快话吧。”

苏瓶道:“一万两。”

“没问题。”冯信把那份文书拿出来,放到苏瓶面前:“请签字。”

苏瓶把文书推了回去:“我没参与此案,签什么字?”

冯信拉沉脸:“不想承担风险,还想要钱?”

苏瓶盯着冯信:“不行吗?”

冯信气得嘴角抽搐:“不要太过分。”

苏瓶道:“如果要我承担风险,凭什么只分给我一万?”

空气凝固了,过了十几个心跳的时间,冯信叹口气道: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

苏瓶道:“要我说,咱们应该退一步。毕竟大理寺是复核,而不是主审。本案是董武与私盐贩子苗卓合谋犯案,我们不追董武的罪责,已是网开一面,那还跟他蹚什么浑水?现在应该是董武来求我们,而不是我们积极主动,甚至把责任揽到大理寺。”

冯信咬了咬牙:“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。”

言讫,冯信站起身踱步:“那好吧,你等我消息。”

劝人,哪有那么容易。

冯信并不是听劝,而是在权衡利弊。

本来冯信想多贪点,可现在看来做不到了,那就先让董武自己去摆平这件事。当他把问题都解决清楚,再讨论钱的事。于是冯信以“供词不符”为由,把案子退回京兆府。

自愿捐助网站

网站无广告收入,非盈利,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!

怕迷路,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!

点击前往捐助页面>>

第175章 不要太过分

75.86%

目录

加入书架
上一章 下一章

第175章 不要太过分

75.86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