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反将一军

网络小说网www.sw.kifor.cn,最快更新《国公府赘婿》最新章节!

万隆帝手掐奏章,眉头微蹙,嘴里愤愤念叨着什么。

大理寺卿秦礼不能领会皇帝的意图,皇帝要让他当个好演员,可他只会公正审案。

这案子怎能这样审呢?

虽然可以确认死者和证人都是刁民,但万隆帝依然不能让秦礼这样审案。不要跟我说什么地主是勤劳致富。百姓不爱听这样的话,他们不希望别人是因为有能力和勤俭才致富,他们更愿意听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,比如那地主有什么靠山之类的。

万隆帝懂得一个道理:群众的眼睛是瞎的,但一定要夸赞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。说百姓是刁民,这话传到百姓耳朵里就会激起民愤。这与扶持秦礼的初衷背道而驰,所以,要整刁民,不能让秦礼出手。

或许万隆帝的想法是偏激的,但他就是这样认为的。他大笔一挥,要求秦礼退出本案,把案子交给少卿处理。案子落到少卿手里,连审都不审,因为案子太小,不必在大理寺审理,于是退回京兆府重审,大理寺只消复核。

当秦礼听说少卿把案子退回京兆府时,他跑去少卿书房,冲着右少卿愤怒咆哮。而那位五十多岁的少卿,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说。就像一个沉着稳重的老者,在看孙子撒泼。而秦礼则是越说越气,后来口吐白沫,倒在地上昏死过去。

苏瓶真的很想对秦礼说,你只是个演员,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……

这件事被李宇记录在案,皇帝大喜,让秘书省刊登出去,就说,大理寺卿秦礼,因为未能为百姓伸冤,差点气死在少卿的屋子里。而那位少卿,已被皇帝训斥,并罚俸半年,留职查看。值得一提的是,那位少卿是道光坊功勋街贵族,是一位伯爵。罚俸罚的是大理寺微薄月饷,而不是伯爵俸禄。

“苏御史仅用一根手指,在秦大人的脑袋上一点,就把秦大人唤醒。”

“哎呀!苏御史真是高人啊。”

“苏御史,你这方法,与针灸可有异曲同工之妙?”

“苏御史有这样的能耐,何不去军中效力?或者去皇城效力也不错嘛,莫非是无人举荐?”

苏瓶被一群人围在当中,接受诸多点评。切记不要回复他们,最多敷衍一句。因为不知道哪个人是好心,哪个人是不怀好意。面对一群人,除非有立场,否则最好别说话。一句观点明确的话,往往会伤害到人;如果遇到居心叵测者,还可能授之以柄。

此时,最好是装出一副关心秦大人的样子,陪着秦大人在屋里休息。可秦礼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谁也不见,苏瓶就应该微笑面对这帮人。这微笑是送给那些赞美自己的人,是友好的表现;同时也送给那些嫉妒的人,是一种嘲讽。

人群中,苏瓶看到一个神情落寞的青年,他头上缠着绷带,眼眶淤青。正是那个背着小蓝布包,孤身一人闯侯府办案的石青。苏瓶那日就说这小伙子可能要倒霉,果不其然,那位侯爷让他见识到什么是“侯门深似海”。

侯爷礼貌款待他,送他金银,问他是哪位上官指派?结果石青不收金银,不肯说上官是谁,就一脸公事公办的与侯爷讨论案情。侯爷遮掩,不肯说。石青暴怒,当着全家人的面,喝呲侯爷。当时侯爷没有发作。可石青刚离开侯府,就被一群蒙面人揍了一顿。

打他的人是谁?是侯爵爷命人打的?还是侯府人气不过,自作主张?现在都不得而知。

只是知道那位侯爷带着钱来到大理寺,通过关系找到大理寺丞,送上金银。再由大理寺丞找到少卿,再送金银,那案子就撤销了。

随后少卿还写了一张纸条,交给侯爷,让侯爷拿去刑部找冯侍郎。再给冯侍郎送钱,这案子就能过审。至于御史台那边,未必来查这案子。如果查了,到时候再说。

也就是说,石青这顿打算是白挨了。

苏瓶看过石青手里的案子,觉得颇有些油水,于是邀石青去一家小餐馆午餐。石青面带愧色,还问苏瓶,好端端的,你为何要请我?苏瓶道,不为什么,只是想交个朋友。

午饭时,石青不肯饮酒,怕耽误下午工作。苏瓶只与他东拉西扯,并未谈及案情。只是到了最后,问他被谁殴打,是否需要苏某帮你出这口恶气?他说,不知被谁殴打。

“我想你心里清楚是谁干的,只是没有证据,所以你才不说。而你又不敢再去侯府问。”苏瓶苦笑一声道:“依我看,公孙弘就是欺负老实人。你把案子给我,我以御史身份,替你去办!”

石青懊恼道:“案子已被撤销。”

其实苏瓶知道案子被撤,可他还是来找石青说这些话,无外乎是想从石青这里多了解一些案情,顺便做个小小的人情。吃罢午饭,苏御史出现在右少卿冯信书房里。

各衙御史都是最不招人待见的。因为他们级不高,却什么事都可以过问;他们没有权力决策,却可以上书皇帝说三道四。许多官员见到御史就头疼,少卿冯信也不例外。

“苏御史找本官何事?”冯信坐在案前,沉着老脸,没让座。

苏瓶手持小本,一手拿着炭笔说:“下官听说《公孙吉强迫民女案》被撤销,所以过来问问。”

冯信沉声问:“是秦礼让你来问的吗?”

苏瓶道:“与秦大人无关,是我自己的主意。”

冯信招了招手,示意苏瓶坐下:“那案已调查清楚,是一个误会。即便是误会,公孙吉之父公孙弘,觉得民女可怜,还是送钱慰问。现在原告已撤案,本案已结束。”

苏瓶哼笑问道:“冯大人相信这个说法吗?”

冯信瞪目道:“苏御史此言何意?”

苏瓶道:“我既然能来找你,就是有证据推翻你的说法。我奉劝你不要一错再错,尽早把案情真相公之于众。否则的话,我就给皇帝写折子。”

冯信咬了咬牙:“年轻人不要太气盛。有话咱们好好谈。不如这样,此案你先别插手,先看刑部如何说。若刑部审核不过,咱们再做计较。毕竟此案不是大理寺审的,而是京兆府审。据我所知,是京兆府尹大人亲自审案。府尹大人,可是您的叔丈人啊。你不如回清化坊去问问他,事情是否属实。”

苏瓶心中破口大骂。

京兆府尹唐炯,也是出了名的贪官。这次大清洗,没把他洗下去,看来皇帝还是给门阀留了面子。

如果苏瓶真的把唐梅的四叔给参了,那可就闹大笑话了。皇帝一脉,和其他门阀,无不嘲笑唐氏。

可苏瓶曾看过卷宗,记得这案子不是唐炯亲审,而是司法参军审的。如果不是这样,苏瓶也不能跑来少卿屋里问话。

苏瓶盯着年过半百的冯信:“希望冯大人不要搞错才好。”

冯信很有把握地点点头:“一定不会搞错。”

那案确实不是唐炯审的,冯信之所以如此自信的骗人,是因为他与唐炯关系不错。在苏瓶回家问唐炯之前,冯信找到唐炯,对唐炯说“劝劝你家侄女婿别太较真”,并且给唐炯送去几颗元宝。唐炯哈哈一笑,只说这事包在他身上。

当苏瓶下班回家,就被唐梅招呼上楼,郡主案上放着一颗大银元宝,五十两官银。唐梅说,元宝是四叔派人送过来的,还说那案子就是唐炯审的,希望侄女婿不要再查审案过程,不要提交御史台审核,更不要呈送皇帝。

“要我说,你这事办得鲁莽。为何不提前搞清楚是谁在审案,就要插手?还要四叔给你送钱?这也太过分了,这钱我可不能要,晚上我带你去见四叔,把钱送回去。”唐梅赌气地说。

苏瓶沉着脸道:“我记得很清楚,这案子是京兆府司法参军审的。”

唐梅道:“不管是谁审,京兆府尹也是四叔。四叔作为京兆府文政首官,如果他不同意,那案子能送去大理寺审核吗?你个糊涂蛋,还有话说了。”

苏瓶道:“你以为你四叔在京兆府是实权文政首官吗?据我所知,各衙口参军根本就不用通过他,就可以把各种卷宗递交六部九寺。洛阳是赵家的,不是你们唐家的。”

唐梅道:“我不管,总之这钱不能要。否则被爹爹知道,非说我不可。”

苏瓶坐在席上,心想冯信,低声嘀咕:不要以为找到唐炯,我就没办法。

且不说这案子不是唐炯办的,就算是唐炯,也是有办法的。

案子到京兆府之后才涉及唐炯,但之前呢?在案子送到京兆府之前,就与唐炯没关系。所以苏瓶决定直接去找博昌亭侯公孙弘。

就算不能逼着老小子主动翻案,也要给他放点血出来。

自愿捐助网站

网站无广告收入,非盈利,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!

怕迷路,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!

点击前往捐助页面>>

第162章 反将一军

69.83%

目录

加入书架
上一章 下一章

第162章 反将一军

69.83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