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八八 血脉

网络小说网www.sw.kifor.cn,最快更新《永徽长歌》最新章节!

要说起吴王与皇帝之间的关系,每一个人,恐怕都会多多少少知道一点,这已经是整个大唐王朝众所周知的事情了,两个人的关系,要说坏,是不可能的,毕竟当初李恪即使是破釜沉舟,李治依旧没有将他怎么样,但要说两个人的关系有多好,这每个人都不好说了,毕竟生在帝王家,有些事情,并不是李治想做,就可以做的,即便他仅仅是皇帝。

从当初的承天门之变,到后来李恪守边疆,这一守就是N年,而到最后,才开始逐渐的踏入大唐王朝的权力中心,而如今李恪北征突厥,未尝不是李治的一步棋。

“众位对吴王都有什么看法,朕要实际一点的。”

李治没有明说,但如今这几位大臣所代表的实力,已经是大唐的巅峰了,而且从李治的角度来看,他也需要明确的知道这些人对于李恪的看法,当然,这并非是李治想要将自己的帝王让给李恪,他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,当初他没有让,现在他也绝对不会,只不过安排李恪北征,确实是另外有一番用意。

皇帝话说一半,突然问起了众人对于李恪的看法,这让所有人都沉吟不语,一时之间,还真不清楚应该怎么说。

“吴王聪慧过人,是个非常难得的将才。”

程知节说的很模糊中肯,而且仅仅肯定李恪是将才,而实际上,谁都清楚,李恪最擅长的,显然并不是领兵打仗,当然,这些年下来,李恪的经验也并非是当初了。而且在他的身边,张思、刘业,都是相当厉害的军师,虽然不可以说运筹帷幄,但绝对能让李恪事半功倍。

“以老臣看来,吴王是个能堪当大任的人才,当初太宗皇帝就颇喜爱吴王的,只可惜啊。”

长孙无忌长叹了一声,一时之间,苍老的面容上,竟浮现出几丝温柔的颜色,这让所有人都暗暗称奇,而知道内情的人,都明白,长孙无忌,这是在想着长孙皇后了。

对于这位长孙皇后,可以说,无论是长孙无忌,还是高季辅张行成,甚至是李治,都是非常尊敬的,这位辅佐太宗皇帝平定天下的皇后,绝对是女中豪杰,当然,在李治的眼中,武媚娘的才能要远远高于长孙皇后,但让李治最为佩服的就是长孙皇后的德。

古人说,才德兼备,这才有了,可以为自己赢得名利,却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,而长孙皇后的德,确实全天下有目共睹的。

一生辅佐太宗皇帝,从未让后宫乱过分毫,可以说这样的皇后,在历史上,是非常少见的,况且,在李治看来,她最大的德就在于抑制了长孙一族的扩张,有着长孙皇后的打压,长孙无忌这个开国功臣,远远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荣耀,一直到李治登基,长孙无忌才能位列三公,可以说,是长孙皇后,让太宗在位时的朝堂没有大乱,一直以来,外戚,都是皇家的祸根,而长孙皇后,从根本上也就制止了这个祸根的生根发芽。

而众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另外一个人,而这个人,却与李恪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对于李恪这位皇子的经历,可以说,大唐流传着不下数百种说法,而对于这样一个天生就富有悲剧性的王子,百姓们或多或少的有些怜悯,甚至同情。当初太宗皇帝贞观时期,李恪的威望,可以说是非常高的,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原因,想必在此了。要不然,李恪虽然聪慧,但年纪轻轻,怎么能赢得天下民心呢。

可所有人都知道,即便是李恪有天下民心所向,但依然做不成皇帝,不但做不成皇帝,甚至,就连王爷,也做不安稳。

也许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发生骨肉相残,也许是因为别的,总而言之,太宗皇帝有意的照顾着李恪,这也让后来的李治放过李恪,没有遇到太多的阻拦。而这些,所有人都认为,是这个人的缘故。

杨妃!

这个已经故去的先皇的妃子,更是让众人一时之间唏嘘不已,这个人,可以说,为大唐留下了一个传奇,一个不输与长孙皇后的传奇。

前隋血脉,旧朝公主,这样传奇的爱情故事,本身就带着些悲情色彩,而从这几个人的角度,当然看的要比老百姓深刻一些,知道内情的他们,并不会简单的认为太宗皇帝是为了所谓伟大的爱情,在这些人眼中,所有的感情,都是要为政治所服务的。当初太宗皇帝迎娶杨妃,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,但赢得的民心也是巨大的。

长孙皇后与杨妃,这两个在贞观朝可以称之为传奇性的人物,让几个人又陷入了回忆当中,故去的人已经成为了往事,但如今,他们遗留下了李恪!

李恪,这个在承天门之变,终于与李治走上了对头的吴王,在众人看来,是异样的很,如今皇上对于李恪的关注程度,显然让他们心惊不已。

对于李恪,众人或多或少,都有自己的看法,当然,作为元老重臣,这些人并不需要选择什么阵营,甚至说话的时候,也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皇帝的感受。

譬如说张行成,对于李恪,他没有太多的感觉,说厌恶吧,也谈不上,毕竟两个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,而且,李恪还是一个非常会做人的人,否则这么多年,他这个隋朝的血脉,早就被万众弹劾了。但说喜欢吧,就更谈不上了。当初张行成就是李治的老师,自然属于太子党,所以他更倾向于李治。

只是如今时过境迁,张行成早就没有了当初教授李治的感觉了,当初甚至有些软弱无能的李治,竟然成长到如斯的地步,这是张行成所预料不到的,在他看来,一个人的变化,实在不是他能揣度出来的,所以他就更不能轻易的说话了。

而李世绩就更为简单了,这对他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,若是单纯的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看,他更喜欢的,也许会是李恪,但无论是从政治,还是从利益关系,甚至是从两个人对于他的感情付出来说,他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李治。

当初太宗皇帝将他贬黜,这其中的深意,经过李靖的提醒,李世绩是铭记于心,而如今,他也是水涨船高,稳坐一方大员,皇帝对与他,已经是相当不错了,诺大的洛阳城,东都,如今完全是由李世绩所管理着,当然,他的手中,并没有多少军权,可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,对于如今军权都收归帝王的状况,谁的管辖面积大, 就代表谁的权力大。

很显然,李世绩是洛阳的土皇帝,这点,所有人都承认,即便是问李治,想必李治也会如此说,而且不会有半分的疑心。

东都,这个称号,可以说,是洛阳无上的荣耀,更是李世绩无上的荣耀,虽然如今大唐的权利政治经济中心是京城长安,但这并不影响洛阳城的发展,甚至长安与洛阳一东一西,两大城市相互呼应,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局面。

而且,李世绩还清楚的很,无论是从环境,还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长安都不如洛阳,若非长安有着古都蕴意,想必大唐早就迁都了。

所以说,李世绩根本就无需考虑,他照直说即可,若是朝廷上真要变天的话,他也不需要惊慌,实际上对于他这把年龄来说,谁当皇帝,这已经不重要了,就算如今让他让出洛阳,想必对于李世绩来说,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。

他,已经够本了,至少如今的李世绩,在唐史上,已经浓墨重彩。

实际上这里心事最多的,应该是程知节了。

虽然是第一个表态,但程知节心中却不像他表面上那么平静,实际上程知节最喜爱的,却是李恪。

这点很好理解,李恪与李治是不同的,李治的身上,完全没有一丝的肃杀之气,可以说,若是为官,是绝对的文官,而李恪却恰恰相反,别看他的长相分外的俊朗,与凶神恶煞的那些杀神毫不相干,但李恪的身上,却多多少少有太宗皇帝当初的影子,这对于程知节来说,正是投其所好,当初程知节就是为了李世民身上的那种霸王之气,而如今的李治,浑身上下君主的威压,却绝对难寻觅那种在战场上热血洒边疆的豪气。

这点很好理解,毕竟如今的李治,是绝对不会愚蠢到自己冲在前面的,他已经完成了李世民那样的武皇帝的蜕变,像那李世民,一生就希望自己能是武皇帝,可李治却恰恰相反,在他眼中,皇帝嘛,自然是坐镇中央,纵览全局,不需要冲锋陷阵的。

做皇帝,就要有做皇帝的样子,事必躬亲,甚至是冲锋陷阵,那顶多是个山大王。

“看来大家都对吴王或多或少有些意见吧。”

李治的眼中,蕴意着笑意,在他看来,这些人着实好笑。

实际上,他们看起来似乎并不在意,但若李治真的说出来要将皇位让出的话,所有人都会反对,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李治的功绩的问题。

在他们看来,皇族血脉,绝对不能玷污,尤其是被前隋血脉玷污!

十年前如此,如今,也是如此!

自愿捐助网站

网站无广告收入,非盈利,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!

怕迷路,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!

点击前往捐助页面>>

二八八 血脉

83.23%

目录

加入书架
上一章 下一章

二八八 血脉

83.23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