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卷 海上霸主 二五九、初现端倪
走在城墙之上,唐风只感觉自己的心情就像这漫天的风沙一样糟糕。茫茫长安,似乎成了沙漠戈壁,虽然远远看去,未尝没有一种磅礴之气,但却让人感到了无比的压抑。
“站住。”
玄武门前,两个守门的士兵将手中的长枪横了个十字,戒备的看着唐风。
唐风不由得苦笑,自己看起来有这么危险嘛,如今一身的素衣,全身没有任何的武器,走路也力求轻松些,怎么还惹得这些兵如临大敌一般。
“咦,是唐老弟啊,来呀,放行。”
薛凌突然从门房里伸出头来,看到是唐风,微微惊诧了一下,随手打发了小兵,将唐风让了进来。
“今天怎么有空到这儿来了?”
唐风自己拿起一个茶碗,自顾自的倒了杯茶,问道。
两个人虽然年龄上有些差异,但实际上却有着相当不错的交情,毕竟都是皇帝身边的人,而且身份相当,别看薛凌一直都只是个御林军统领,但也证明了他不可动摇的地位,而唐风嘛,也算得上是皇帝身边红透一时的人物。
不过若是红在暗处,尚可保的安宁,如今红在明处,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了。
唐风问完,想到这里,不禁长叹了一声。
薛凌年纪不小了,行动之间,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戾气,说话的温和了许多。
“今天长安的天气很糟糕,风沙太大,杨娘娘来了,我就随着来看看,玄武门这地儿,实在是太敏感了,大意不得,怎么,今天你来干什么?”
薛凌的眼神里透着睿智的光芒,似乎能猜透唐风现在忐忑的心情一般。
唐风眉头一簇,欲言又止,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,淡淡的说道:“来迎接一位故人。”
唐风自忖薛凌不会知道昨天在大明宫地下基地发生的事情,但如今薛凌的神情,却让他明白,看来,狄仁杰说的没错,朝中上下,都对他眼红了,而这种嫉妒,已经开始演变了。
昨天的情况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,狄仁杰就如同一块磨出了棱角的石头,硬是将他们君臣之间的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开来。而昨天皇上只是说了几句很平常的话,也让唐风不安起来。
照理说,唐风是了解皇上的,他应该知道皇上的心思,但这个时候,他却开始不自信起来,他甚至开始怀疑,自己一直以来认为的皇帝的形象,是不是错的。而一直以来,皇帝给自己看的,都只是一个面孔而已。
今日清晨,皇上传来口谕,吴王回京,让他前来迎接。
一个人,如果不自信,如果有了猜疑之心,就会对每一件看似很平常的事情,产生不一样的想法,就这点来看,狄仁杰做的,也并非就是好事,如今唐风没思索起皇上给的任务来,都会带着些怀疑的色彩,虽然他明知这是不对的,可这已经不可避免。
人,不一定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的,越是聪明的人,就越不能,而很悲哀的是,在皇帝身边的,基本上都是聪明人。
“是李恪吧,皇上让你来的?”
薛凌好像看透了一切,哈哈大笑,伸手接过茶壶,给自己倒了一杯茶,一抬手,对唐风示意道:“来,这是十里春,对宁静心神比较有帮助,相信对你有用。”
唐风愕然楞了一下,才抿了口茶,笑道:“我什么时候用这些东西了。”
“不对吧。”薛凌摇了摇头,“我看你现在就需要这些个东西了,看你的脸色,就知道你心里想的太多了,听我一句劝,别想那么多。”
“你看看我,老了,才知道养生之道,却终究是晚了,你还不算晚,少想些,就能活的自在些。”
薛凌扯着自己的白头发,说道。
唐风点了点头,略略有些羡慕的说:“那是,我倒是想活的自在些,可惜还是没有老哥你自在啊,这御林军,虽然看起来很重要,但实际上战事根本就没有御林军的事儿,这还真是一个安稳的金饭碗。”
薛凌哈哈大笑,笑了半晌,似乎想起了什么,略略有些惋惜的说:“看你这样,还羡慕起我来了,你难道不知道,你手中的饭碗,可比我的重多了,朝内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呢。不过要我说,皇上轻易,是不会动你的,你好好想想吧,这些年,皇上的为人,你还看不透吗,别听信那些流言蜚语的。这会让皇上看轻了你的。”
“流言蜚语?”唐风一愣,手中的茶杯,啪的一声,碎了。
薛凌咦了一声,有些心痛的看了看散落一地的碎片,这可是前朝的东西,珍贵的很。
“怎么,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天传的东西而心烦吗?”
唐风把眼睛瞪成了统领,大声道:“什么,外面传什么了,我怎么不清楚。”
“你——”薛凌气的说不出话来,指着唐风愣了半晌,才想起了手中的茶水,喝了一口,大大的喘了口粗气,才说道:“外面传言你与皇帝不和,已经到了势如水火的地步了。”
在薛凌的预料中,唐风既然不清楚这些,必定会大吃一惊,没想到,唐风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,只是脸上带着些异色。
不过薛凌敏锐的感觉到,现在的唐风,好像不但不是心烦,反而隐隐有些高兴了,这是怎么回事儿?
正这时,门外突然走进传令兵,对薛凌一鞠躬,说道:“大人,娘娘说,让里面的人去见她。”
薛凌一挥手,让他出去,自己将身子往背椅上一靠,也不说话,但那表情,看起来怎么都像是幸灾乐祸。
唐风撇了撇嘴,薛凌的想法他又怎么不清楚,只不过这回薛凌可是猜错了,自己才不会对这位娘娘感冒呢。
朝中上下,对这个备受尊宠的杨贵妃,可以说褒贬不一,但很一致的是,大家都认为这个杨贵妃是个绝对危险的角色,这不但是因为她所受到的宠溺,也因为她本身的特殊身份。所以很多人,一辈子都不愿意见见这个曾经的大唐第一美人。
唐风却是个例外,一来他与杨雁也曾经见过多次,所谓一次生两次熟,见的多了,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,在者说,杨雁与他有着一种共同的特性,那就是江湖。
江湖对于唐风,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,对于早年的唐风,一直在江湖上打拼,为太宗皇帝在江湖上奠定地位。
江湖,在大唐是不明显但不可或缺的,有很多人都不明白江湖的意思。江湖,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。而大唐的土地上,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,这个组织的能量不大,并不能左右社会的进程,但却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就像唐风一样,很多人,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江湖,而唐风作为这里的顶尖人物,更能理解这样的世界,杨雁其实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,她有自己的原则,只要不触犯她的原则,那么杨雁,根本就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杨贵妃,而只是一个江湖上普通的女子罢了。
高耸的城楼上,迎风站着一个窈窕的人影,这样的情景,想来这些御林军都已经熟悉了,所有人都不再好奇,甚至他们都清楚上面的是什么人。
永徽朝有很多不同于别朝的地方,其中后宫就是其中之一。首先,永徽朝没有设皇太后,这不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了,也因为李治并不想上面有人管着自己。按理说,如果这样的话,后宫大权,就完完全全的落在了皇后的手中,可实际上,并非如此。
皇后是一国之母,统领后宫,这是每一朝都会执行的规矩,如果是特别看重这些的朝代,皇后的威仪,即使是太后,也要避其锋芒,当然,这样的情况,大多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皇后,碰上一个不喜欢权势的太后,譬如当年的长孙皇后。或者说汉武帝时的魏皇后。
而放在永徽朝,就有些奇特了,李治登基没有几年,就废掉了原配的王皇后,而册封了后来进攻的西越皇后统领后宫。而在刚开始,皇帝也不遗余力的帮着西越揽权,最终将后宫的大权全部揽到了皇后的手中,可以说,有一段时间,皇后的权势是非常大了。
可凑巧的是,当时的西越,并不怎么喜欢权势,当这个皇后,更多的是李治的意思。而作为当时李治最为重要的女人,西越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,但有一点让所有人都承认的就是,她确实没有表现出对权力的热衷。
而在之后,形势就变化了许多,首先就是西越的失宠,当然,说失宠也许并不对,李治对自己的女人,从来都没有失宠一说,但有所偏好,却是不争的事实,亲征以后,杨雁进宫,被李治轻描淡写的就册封为贵妃娘娘。这个贵妃,本来并没有引起大唐百姓的注意,因为这册封,说起来也好像只是一个形势,也不怎么隆重。因为这朝的后宫,比起前朝,实在是少了许多,这也是因为李治受不了礼部那些人的牢骚,就将自己的女人该册封的都一起册封了。
在当时看来,贵妃的含金量远远比不上后宫之母的皇后。皇后的威仪,是每一朝的帝王都要保障的。
但杨雁被册封为贵妃之后,却并没有去向皇后娘娘请安。
这当然是内幕消息,很多人都不清楚,但清楚的人也有,薛凌与唐风,当然知道这其中详情。
皇后也曾经向皇上抱怨过此事,结果就是杨雁得知此事之后,干脆搬到兰林宫去住,而且将附近一众土地,都划成了禁区,就算是皇帝,也不能轻易进去,何况是皇后,在李治的默许下,这样的行为,皇后娘娘,也气不得恼不得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皇后的威严越来越少,虽然明面上皇后的权力并没有受到遏制,因为杨雁从来都不理会后宫的任何事情,也从来都不争什么,但因为有了杨雁的存在,这一切,都好像是一个笑话。
皇宫统御六宫,却对杨雁无可奈何,这在旁人看来,自然能说出千百种流言,偏偏皇上对这个杨贵妃的宠爱,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减少几分,反而随着杨贵妃一子一女的降世,而变的更加溺爱。
这些唐风都清楚的很,他更知道,别看如今这个贵妃总是深入简出,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。但她的手段,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,就凭她在皇帝耳边的一句话,唐风就有可能从天堂落到地狱。
面对着杨雁,唐风或多或少的,都会有一丝较劲的意思。他也不走台阶,直接利用门楼的高低落差跳了上去。
虽然是风沙漫天,但杨雁依然是丝绸彩带恢恢满撒,面上波澜不惊。看唐风跳上来,点了点头,“不错,你还是这样,从来都会将我当成对手,这样不错,就凭着这点,外界的传言,都是子虚乌有。”
杨雁的不苟言笑,唐风并不介意,他与杨雁可以说是非常熟了,自然知道她很少在旁人面前露出笑容,能看到杨雁笑的时候不多,皇上在的时候,子女在的时候,别的时候,就很少了。
杨雁的话让唐风的心情放松了不少,在他的眼中,杨雁能代表李治,所以她的意思,也就是皇上的意思。
皇上昨天的默不做声,如今看来,也只是心烦不想说话罢了,唐风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笨,怎么当时头脑一热,就不会说话了呢。
如今想来,也许当时是因为狄仁杰语出惊人,自己受了比较大的震动,所以才会如此愚蠢吧。
“你看那儿。”
杨雁伸出手指,指向身子稍下的地方,那里是一处牌楼,楼面上刻着二十八个碗大的字。这字的划痕相当的重,看起来是硬刻上去的。
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
生民何计乐樵苏。
凭君莫话封侯事,
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唐风念了一遍,神色凝重,这诗写的虽好,但意境上实在与如今的永徽盛世有所冲突,而刻的地方,竟然是玄武门的门楼一侧,这简直是有些大逆不道了。
“怎么,有什么想法吗,告诉你,这诗是今天晨时突然出现在这里的。”
杨雁的脸上,露出的玩味的笑容,似乎想看看,这个曾近的十一楼的楼主,如今还剩下几分风采一般。
唐风眉头紧锁,一脸的忧色,这首诗如今出现在这里,实在是对皇上的大不敬。
“一将功成万骨枯,这真是好句,不过唐风,我告诉你,这是我刻上去的。”
杨雁的一句话,让唐风勃然变色。
但随即他又有些疑惑,这简直是不合情理,在这样的地方,刻这样的诗句,不外乎是讽刺如今永徽皇帝穷兵黩武,好大喜功,不在乎百姓的死活,轻挑战端。可杨雁为什么会这么做,在唐风看来,杨雁从来都不会理会政事,这样做的唯一目的,就是因为有人吩咐。
不需在想,唐风的脑海中,已经很自然的跃出一个身影来,原来是他,这就对了,可这又不对了,在这样的地方刻这样的诗,是什么意思?
任唐风是聪明绝顶,可也被这稀奇古怪的事情搞昏了头了。
风渐渐大了,风沙却不见减弱,反而又加强的趋势,呼呼的风响,是如斯悲凉,将那二十八个大字,吹的丝丝作响,那声音,就好像是万千的鬼魂的哭号不已。
“最近长安城中看似平静,实际上已经有些紊乱了,当然,这都是皇上说的,如今长安城内是杀机四伏,流言四起,虽然不至于人心惶惶,但依然不复往常的平静,唐风,这你都不知道吗?”
唐风确实不知道,他也是随着李治回到长安的,长安的事物,在这之前,大多是大理寺卿唐林,在加上薛凌负责,回来之后,他因为忙于这次潜龙号的出海,所以也没有总结这阶段长安城的变化,刚刚听薛凌说流言四起,他还有些疑惑,如今经杨雁的口中在此说出,他已然想出了点眉目。
“莫不是敌人的计策,到处散播流言,以挑拨朝廷上的安宁,让我大唐起了内乱?”唐风疑道。
杨雁点头道:“当然,最不济也能延缓大唐出兵,所以皇上才干脆让我刻下这首诗,这道理我也不太明白,皇上只说,如今百姓的反应,会对大唐以后的出兵有碍,必须用猛药震之,流言四起,百姓们四处说说,也许只是茶余反口的笑谈,可是。”杨雁一指那句诗,冷冷的喝道:“若是如今在说,那就是涉嫌谋逆了。”
风沙更甚,唐风心中发凉,虽然站在他面前的,只是一个女子,可这女子所有的气魄,实在是常人所不及,甚至他都怀疑,即使是满身杀气的杀神,站在这位娘娘的面前,也会颤抖。
这并非是因为权力的本身所带来压力,而是气势上的压迫感,在这样的天气下,在唐风的感觉中,杨雁似乎与天地一同站在了一起,她说的每一句话,都有无上的威严。
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