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卷 一七六、改道
就在皇上那边心急如焚,而从云又生死难测的时候,李世绩的人马,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这次出兵。李世绩本来还有些泄气,手下只有区区三万五的人马,骑兵只有五千,而其他一些无用的兵种,却有五千,而剩下的二万五千人,虽然是精锐,但毕竟还是少了些。若是遇上吐蕃的主力,就有些麻烦了。
不过李世绩的经验是何等的丰富,行军之时,一直将军队的机动性保持到最高。虽然因为战马数量实在不够,极大的限制了速度,李世绩都想让整个军队跑路行进。
“将军,前方先锋队已经有六个时辰没有消息了,这不符合常理,孙曹应该明白,每三个时辰都要派出斥候回来的。”
李世绩驾下的副将关绍疑道。
李世绩如今正率领着军队不紧不慢的走在路上,前方是一座不太高,但范围很广的山林,虽然已是秋末,但这里靠南,山林里依旧是郁郁葱葱,偶尔有稍微大一点的风吹过,还能看见山林中的枝蔓整齐的摆动着。
李世绩苍老的眼神,望着遥远的西方,微微有些迟钝,半晌才道:“你说的对,这小子太过年轻了,办事不牢靠,我们不能靠着他们,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。”
“禄东赞这厮,虽然没有与他打过交道,但从别人口中,老夫也知道这个禄东赞,是什么样的人,关绍,前方的山,叫什么山。”
关绍回头望了一眼,哦了一声道:“将军,前方的山叫做火雷山,是这左近山脉中最高的山了,这附近都是平原,山本来就不多。”
李世绩点点头,正因为这样,他们行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,如今已经过了青海一带。
阳光没有傍晚即将来临而敛住他的热力,火辣辣的烤炽着大地上的人畜。李世绩毕竟年事不小,如此劳累的奔走了两天,多少有点疲累。
李世绩还记得临出征的时候,皇上特意找他谈了一番,其目的倒是很明确,告诉了他这次战争的重要性,而且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,让自己全权统领这数万军队,完全可以不必跟着孙曹。
可作为一个沙场老将,李世绩还是选择了作为孙曹先锋的后队,这样既能够保证队伍行进的安全性,又可以为先前的队伍做个后盾。
可如今看来,这个决定也是并不是正确的。
吐蕃此次出兵肯定不少,在奇袭益州的战斗中,就投入了五万以上的兵马,而与甘州接触的兵马看似不多,但都是精锐骑兵,吐蕃的兵制简单且有规律可循,攻打甘州的骑兵,正是吐蕃最最精锐的黑骑兵。
“关绍,你看,前方山林茂密,有没有可能有埋伏呢。”
关绍只扫了一眼就非常肯定的答道:“将军,前方山林虽然甚密,但孤零零的处在哪里,又不是我们必经之路,不符兵家之说,不过,若是我们跟着先锋队,就必须要过那座山了,看那山的方向,若是我们绕开,恐怕会落下很远。不过我想孙曹他们应该不会过这山林吧。”
李世绩坐在马上,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
“去,派一队斥候,向山林的边缘搜索,看看有没有前面队伍的足迹留下。”
骑兵不过林,这是不成文的定例,可李世绩总有一种感觉,孙曹他们并没有绕开,而是穿了过去。
大山横坐在队伍的前方,李世绩这数万人的大队,如今就在山前,却不知到底该穿过去,还是该绕过去。
关绍应了一声,策马往前跑去。
过了这座山,就应该是诺矣河了吧,只不过这禄东赞,到底是在这附近等着我,还是已经开始向大唐开进了呢。
没有与禄东赞交过手,李世绩还真不好说,如今这支老狐狸到底在想些什么,照理说自己如此直捣黄龙,他肯定是要着急的,可如今这数天过去了,吐蕃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。也不出来阻拦,也不骚扰大唐。就好像禄东赞的几十万人,凭空消失了一般。
要知道虽然当时人烟稀疏,但毕竟几十万人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连起营帐,也有百里,而这样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,后勤供给的难度可想而知。禄东赞又是怎么在保持着供给的情况下,而又不被大唐发现的呢。
这也是这次战争诡异的地方,如此庞大的军队,大唐的探子却完全摸不到他们的行踪,他们就像是鬼魅一样,也不知躲在什么地方,不知什么时候,出来咬上一口。
李世绩自负自己行兵善用奇,可这禄东赞,比自己还要奇,如今,就连他也摸不准,他到底要干什么。
这个时辰,刚刚是从云脱队的时候,李世绩还不知道,前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故。也许前方,正张开了一张大网,正等着他们几万人往里去钻。
这几万人的目标确实大了些,可李世绩又不能将他们分成小股,因为前方,是诺矣河,若是没有这些工程兵搭桥,军队是过不去的,而这次是轻型军,粮食所带不多,必须要将军队凝在一起,才能保证后方的供给到位。
“传令下去,全军扎营,扎分体营,去叫李兴过来。”
传令兵忙应了一声,纵马跑到宽阔地方,掏出号角,呜呜吹了三连声,一旁的兵,齐举战旗,摇了起来。
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旗语,大唐很早就有了,只不过李治又加工了一下,已经能够表示更多的意思了,但这要成为一种专门的语言,还任重而道远。
按照惯例,李世绩派出了三千骑兵,西、南、北各派了一队,奔走出十里的路程,扎下营寨,这就是简单的烽火台,若是有敌来袭,可以事先警示,而且骑兵的机动性强,还能托住敌军,让后队人马有时间防御。
不过这次扎营,显然早了一些,以至于关绍以来,就问:“将军,为什么这么早。”
李世绩抬头看了一眼在西方刚要下坠的太阳,沉吟不语。
这里的太阳比长安要亮的多,而且落的极慢,别看他离地平线并不远,可至少还要两个半时辰的时间,才能落下。
“关绍,我总觉得,这次出军,前途未卜啊。”
关绍跟了李世绩很多年,所以对这位将军,可以说是了解之极,听他这么说,就知道李世绩的心里,并不踏实。
像李世绩这样的大将,打仗靠的并不是那几卷兵书,而是靠着自己突发的灵感和直觉多些。如今刚以出师,李世绩就有如此感觉,实在是让人不安。
“你去准备笔墨,将如今的情形,写成折子交给我看后,用鸽子带回后方,交给皇上。”
关绍诧异不已,兵都出了,将却去问皇上该怎么办,这可是闻所未闻的。难道说李世绩人老了,胆子就小了?
关绍如今四十上下,虽然过了热血时代,但仍然有一股子拼劲,看李世绩如此这般,心里就有些不痛快。
可他只是有些不痛快而已,对于李世绩,他可是佩服万分的,所以他也总是以李世绩为榜样,而如今榜样却犹豫退缩,他才有此瞬间的感想。
“将军,皇上的回音,恐怕要到明天的正午了,我们扎营早了些,明天又该如何呢?”
李世绩似乎没有听到关绍的话,过了半晌,才哦了一声,“让士兵好好休息,今天我们要晚上行军,南行百里,绕开前方的火雷山。”
“这--”
关绍迟疑了一下,却在没有说话。
“这个却不必和皇上说了,给皇上的折子的重点,就放在前方的先锋队上,从云不是在前方吗,如今离天黑,还有大概四个时辰,鸽子应该能飞到。”
关绍又道:“那要不要派回讯兵?”
军中以前很少使用信鸽,所以关绍才有此一问,按理说,派出讯兵,才能更加保险。
“不用了,这里离本营过远,讯兵传讯有些风险,还是不用了,派出四路信鸽就好了。”
信鸽传讯确实要安全的多,一来这鸽子虽然在这里显得很突兀,不过它飞的不低,而且速度不慢,被发现的概率很低。二来这鸽子腿上的信息,都是用字数密码写的,解码的字典,只有皇上手中有,所以即使落在敌人的手里,都不怕。
“将军,您,到底有什么打算?”
李世绩哈哈一笑,似乎心情好了很多,看了一眼这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将领,老脸上多出了一丝欣慰。
“这次,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参战了吧,如果不拿下逻些城,又有何面目,去见先皇呢。”
苍老的身影和苍老的声音,却让关绍有些迷惑,这样雄浑的声音,难道说,李世绩那颗尘封已久的心,已经开始复苏了吗?
恍惚中,他似乎又回到了陪李世绩叱咤风云的年代,铁马金戈,黄沙百战,李世绩横马而立,藐视前方所有的敌人。
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