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二章 看大戏
苏酿下意识的抓住了顾焱的小臂。
顾焱立即扶住了她,看她脸色有些发白,忍不住担忧的问道:“酿酿,怎么了?”
苏酿摇了摇头,“没事。大概是在车坐久了,突然下来有些不适应,有点心慌。”
“我扶你先回屋去休息。”顾焱一边扶着苏酿往客栈里面走,一边跟徐老夫人和徐老爷子打招呼。
顾治和妙妙听见说娘亲不舒服,也赶忙围拢了过来,要帮着他们爹一起照顾娘亲。
苏酿摸了摸一双儿女的小脑袋,“娘亲没事,就是刚下车有点心慌,休息一下就好。”
顾治和小妙妙看着苏酿的眼神中,仍旧是满眼担忧,“娘亲,您真的没事吗?”
“没事,娘亲可是大夫,自己的身体自己肯定知道。
娘亲去歇一会儿,晚点陪你们和太爷爷、太奶奶一起逛山城夜市。
你们太爷爷说,这山城夜市最是繁华了,就算跟京城比起来,也丝毫不逊色。”
——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。
苏酿收拾好了,和顾焱一起准备陪老人和孩子一起出去逛逛。
这一路上,徐老爷子每到一个地方,都会出去逛逛,跟当地百姓聊聊天,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,百姓民生。
再在马车上的时候,和顾焱还有陆征陆夫子一起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。
山城的街道比岭南府城还要宽阔许多。
街道两旁,高高的杆子上,挂着一水儿的红灯笼,把整座城市映照得像过年一样喜庆。
街道的两旁都是摆摊的小贩儿。
各种小吃、小玩意儿应有尽有,三个孩子看得花了眼,小妙妙和徐昊麟两人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。
顾治也不自觉的唇角勾起,看到一些新鲜玩意儿的时候,难得的露出了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欢快模样。
徐老爷子看着街上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,也不由得点点头,“山城果然富饶,国泰民安。”
正说着,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阵急促的敲锣声,还有人群欢呼呐喊的声音。
徐昊麟和小妙妙的耳朵瞬间就像小狗耳朵一样支棱了起来。
两人连忙倒腾着一双小脚丫子跑回大人的身边。
“太爷爷、太奶奶、爹爹(姑父)、娘亲(姑姑),前面好像在唱大戏,我们去看好不好?”
徐昊麟和小妙妙一人一边拉着苏酿的手,晃啊晃!
苏酿只觉得头都被晃晕了,满脸都是宠溺又无奈的笑容,“好好好,去看!”
徐老夫人一个暴栗轻轻的敲在徐昊麟的脑门儿上,“你个皮猴儿,赶紧把你姑姑放了,你看你把你姑姑头都晃晕了。”
众人带着孩子们再往前走几步,就看见长街的尽头一座大大的戏台子。
戏台子下面已经围满了人,正等着好戏开场。
孩子们都被下人抱起来看戏去了。
苏酿跟身边的一位妇人攀谈,“大婶儿,这是城里那家富贵人家有喜事,在做大戏吗?”
那妇人打量了她一眼,说道:“小娘子不是咱们山城本地人吧?”
“咱们这大戏可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唱的,这是官府请人来唱的。马上就要到山神的生辰了。
每年山神的生辰,官府都要请好几个戏班子,来唱三天的大戏。
大戏唱完了,等到山神生辰那天,官老爷再带着咱们老百姓一起,供奉山神,乞求山神保佑我们山城百姓一年到头顺顺利利、平平安安。”
苏酿听完之后点点头。
如今的大安经过二十多年前的动荡之后,政局逐渐海晏河清,佛教温和和道教文化都很盛行。
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神仙信奉,拜神求佛这种事情并不稀奇。
只是别的地方可能官府财力有限,并没有办得这么浓重罢了。
苏酿这时候重新看向台上,发现在戏班子唱大戏的时候,居然有两个孩子脸上抹着重重的油彩,坐在戏台子上。
她又问身边大婶儿道:“大婶儿,我记得这出戏里面没有童子啊?怎么那戏台上还坐两个童子呢?”
妇人看了苏酿一眼,说道:“你们外地人不懂,那可是山神座下的金童玉女,要有他们带领我们祭拜山神,山神才会保佑我们的。”
妇人说这话的时候,脸上的神色就已经十分虔诚了。
苏酿看着台上那一对金童玉女,她总感觉看着有些别扭。
想到有些地方会用童男童女祭拜河神,并且再祭拜之后,直接将童子沉入江中。
她冒着风险小声问妇人道:“大婶儿,咱们这金童玉女在带领大家拜过山神之后,是还可以回家的吧?”
妇人听到她这话,顿时不悦的皱紧了眉头。
“你这外地来的小娘子,什么都不懂,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呢?山神家的金童玉女自然是回山神家。”
苏酿听见这么说,心里一紧,这样小的孩子,放进山里,那还有得活吗?
这时候,旁边有个年纪稍长的老者接过话茬儿说道:“小娘子,你们这些外地人啊,就是喜欢瞎操心。
你是看咱们山神的金童玉女栩栩如生,以为那是真正的小孩儿,怕我们害了孩子,是吧?
你再仔细看看,那就是山神座下的两个泥娃娃,只不过那两个泥娃娃得了山神爷爷的喜欢,如今也越发有灵气了。”